本文目录一览:
- 1、德甲「50+1 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给德甲球队带来的影响?
- 2、德甲造星工厂桑乔哈弗茨这样的好货不断,但这并不是德甲的未来
- 3、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什么?
- 4、德甲50+1到底是什么意思
- 5、德甲五十加一什么意思?
- 6、德甲为什么没有外国资本
德甲「50+1 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给德甲球队带来的影响?
德甲50+1下政策指的是俱乐部会员至少拥有50%的投票权,商业伙伴或者说是投资者最多只能拥有49%。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有一老板买下球队50%以上的股份,他的表决权也无法超过俱乐部。
50+1政策的条款限制了诸如阿布和曼苏尔这样的大金主,就算他们出巨资买下一支德甲球队,决策权也不在自己手里。例如买球星和选主席这些重大决策,依然有半数的表决权留在球迷手里。
该条款的设置,无疑是希望俱乐部能引入资金的同时,俱乐部也能良好的运转,球队的核心决策权依然能够牢牢掌握在会员手里。但是该条款的存在也会将各金主拒之门外。
老板花了巨资买了球队,每个转会期还烧钱买球星,到关键时刻发现自己说了也不算,违了球迷的意甚至有被弹劾下台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金主自然是对德甲望而却步。所以这些所来,阿布和一些中东土豪纷纷投资英超,甚至法甲。
50+1政策的优点:
50+1政策杜绝了球队花钱大手大脚,保证了俱乐部资金稳定,健康运营,还能保证本土球员健康成长,避免像英超一样涌入大量外援,压制着本土球员。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受制于该政策,德甲在当今的金元足球下,无法出巨资买球星或是留下球星,一直是他们的中转站或者说是前往英超和西甲的跳板。
德甲造星工厂桑乔哈弗茨这样的好货不断,但这并不是德甲的未来
据Squawka Football德甲50加一的统计,在本赛季德甲50加一的五大联赛中,进十球以上的U21均来自德甲联赛。他们分别是打进14球的桑乔,打进10球的哈兰德和打进11球的哈弗茨。
就在刚刚结束的德甲第27轮比赛中这三位年轻人都登场亮相,其中哈兰德没有斩获,而担当中锋角色的哈弗茨表现出色完成德甲50加一了梅开二度,桑乔替补登场尽管没有完成进球,但助攻阿什拉夫锁定胜局,使得桑乔成为德甲本赛季参与进攻最有效率的球员(14球16助攻)。
尽管大家一想到妖星总是想到法甲,一说到“黑店”都会想到葡超这些联赛,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德甲近几年到成为成功的造星工厂。尤其是登贝莱、萨内这一批从德甲走出带火了德甲造星工厂大IP后越来越多年轻妖星愿意登陆德甲闯荡。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德甲比赛的确打得相当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德甲比赛依靠快速反击流相当多,这种比较开放式的打法能够激发很多年轻球员的进攻欲望。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在英超现在快速反击流也很盛行,但应当看到英超在球员之间的对抗性上比德甲要更有强度,尽管这次复赛之后德甲对抗不足确实可能与球员在疫情中恢复的情况有关,可是这种肉眼可见的快节奏轻对抗,使得德甲确实看上去更加鼓励进攻。
(图)德甲复赛之后这种大比分比赛还是很多,反应了德甲确实鼓励进攻,有助于年轻球员提高进攻信心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德甲确实在用年轻人上是有自己的心得,就拿本赛季来说,德甲平均年龄五大联赛中平均年龄最低的,只有26.09岁,而根据德甲公布的各俱乐部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上的只有四支球队。
如今的年轻球员想得也非常清楚,与其一开始在豪门枯坐冷板凳不如先找到一支愿意让自己上场的球队,在实践中多多历练。
(图)在皇马打不上主力的阿什拉夫和差点被“下放”到尤文U23的哈兰德都在德甲闯出了一条路
像哈兰德这样在本赛季被各大豪门抢得火热的球员,他就更愿意在多特坐稳主力而并非在尤文或者其他强队坐替补甚至只能打U23,而他在萨尔茨堡红牛队的队友南野拓実加盟利物浦这样的球队不可能有更多的出场时间。
最后德甲的50+1政策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年轻球员在德甲的扶植。
由于50+1政策规定决策权或表决权只能归俱乐部所有,私人或企业即使拥有50%以上所有权也不能完全地决定俱乐部的发展方向。
很多像中东金主这样的投资者自然就拦在了德国门外。没有大金主德甲也就不可能有像大巴黎、曼城那样几乎“无节制”的砸成熟球星。哪怕是跳出50+1的莱比锡红牛队我们也看到它的发展模式也并非是砸球星赢冠军来换更多商业投资。
(图)目前U21以下身价最高的前十名球员有四名来自德甲
没有钱买市面上昂贵的球星,那么也“变相”让德甲诸球队自觉采取了自我造星的模式。
不过凡事都有利好的一面也有弊病的一面。德甲如此盛产潜力新星,但由于50+1政策的束缚,球队竞争力在欧战上明显不足,也使得造星工厂德甲也留不住这些新鲜血液。
(图)他们的转会传闻对象都是英超西甲的大佬们
不管是桑乔、哈兰德还是哈弗茨,他们的转会传闻依然集中在皇马巴萨曼联这些商业开发超强,在欧战上极具竞争力的豪门,或者是像曼城切尔西这些有金主投资的新“壕门”俱乐部。
在当今足坛金元浪潮的洪流下,在如今疫情发生之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足球是继续保持着“造星工厂”的骄傲,还是未来破掉50+1加入金元足球的行列,或许已经不仅仅影响着桑乔、哈兰德、哈弗茨这批年轻球员的未来,更是影响到整个德国足坛的未来吧。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甲的水平其实很高,只是在五大联赛的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也经常能够排进前三。德甲联赛的商业气氛没有那么浓厚,关注度比较低,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俱乐部也就只有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勒沃库森等少数那么几家。之所以受到的关注少,给人留下了水平比较一般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德国足球的风格是讲究实用,比赛的观赏性不足,没有英超的激烈对抗,也有没西甲的华丽足球,比赛的观赏性不够高,媒体也不够发达,所以关注度就有些不足。而且德甲实行了50+1的政策,这阻碍了资本的进入,德甲的球队非常注重球队的收支平衡,球队的薪资结构比较合理,但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球星的流失。很多英超西甲的球星都是从德甲挖走的,球星的流失就必然导致联赛的关注度下降。甚至会导致一些球队的成绩迅速下滑,所以德甲才给人留下了水平不高的印象。
德甲其实算是五大联赛里联赛发展比较健康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资本侵蚀的联赛。德甲的球队一般都比较重视青训,梯队的建设比较完善,很多年轻的球员都是在德甲成名之后,才被其他联赛的球队挖走的。
球员被挖走对于德甲的球队来说是有很大伤害的,虽然可以给球队带来不错的转会费,但是也降低了球队的实力。很多球队在流失了优秀的年轻球员后变得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了球队在欧洲赛场的发挥。比如多特蒙德,球队连续几年都被挖走一些年轻人。
还有一个阻碍德甲发展的问题,就是拜仁的一家独大,一个联赛如果只有一家俱乐部强大,是无法提高联赛的水平的。拜仁固然强大,但是他的强大是通过挖角其他德甲球队而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德甲的水平。
德甲50+1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德国足协(DFB)章程和德国足球联赛联盟(DFL)章程中德甲50加一,都有令人津津乐道的“50+1”规则阐释德甲50加一,具体不多赘言,说一说他是怎么体现在俱乐部的日常运营中呢?
实际上大家普遍理解的“50+1”并不是指私人投资者或企业不能拥有职业球队50%或以上的股权,而是俱乐部必须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而且俱乐部在所有资产所有人中,在50%表决权之外,至少额外再拥有一个进一步的表决权比例,也就是大家理解的那1%,但并不仅仅是1%,它更像是一个宏观代名词,当然,它代表的是表决权,而并非资产比例。
只有两支球队例外,联赛联盟理事会决定: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母俱乐部“具有多数参与权”的要求才可有例外,即一家经济企业,在1999年1月1日前,已经连续不间断地成功运营德甲50加一了母俱乐部20年以上,主要针对的就是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这两个特殊的球队,被称作“Lex Leverkusen”。
显然单从这一点上,RB莱比锡并不具备例外的特权,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避免个人亦或商业企业从足球以外的角度掌控球队。
当RB莱比锡这支球队杀入德甲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很多支分布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同胞”球队,比如萨尔茨堡红牛、纽约红牛、巴西红牛、加纳红牛等等。现在更在盛传要出现一支中国的“胞弟”,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看一下上述球队的队徽样式,RB莱比锡则略有不同,这又是为了什么呢?也是一条规则,球队的队徽和球队名称必须是中性的,不允许出现赞助商的名称,所以,前身名称叫做SSV Markranstadt正在参加德国第五级别地区联赛的这家俱乐部,在2009年5月进行了重组,更名为RasenBallsport Leipzig E.V(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乍一听怎么也不像是足球俱乐部,但队徽中的缩写便是:RB。这一欲盖弥彰的做法也是让德国很多遵循传统的俱乐部和球迷所不齿的。
莱比锡主场
再一则舆论投名状,则是在于俱乐部球迷协会(俱乐部),球迷协会组织对于德国职业联赛球队的重要性不需多言,而RB莱比锡在升入徳乙联赛之后,成立了一个人数极少且会费极其高昂的球迷俱乐部(例如多特蒙德一年的会费是60欧元左右),从而也顺利掌控了上文所提到的表决权,而该组织的成员几乎全是球队赞助商的高管。费用之高,让人望而却步,即便申请,现球迷协会的现成员也完全可以拒绝。相当于赞助商完全掌控了球队。
来自于德国本土球迷的声音,认为这家俱乐部毫无底蕴,完全靠资本注入,短期内收取成绩上的高回报,无论在球迷基础,历史底蕴上无法与传统的德甲球队相抗衡。而资深足球记者看法相对客观,他们认为德国球迷非常忠实于他们的球队、他们的球衣和球队的历史,对球迷来讲,RB莱比锡的存在是对德国足球文化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那么好了,在德国这样同一片天空下,出现了多数人眼中的“异类”和对规则的挑战者,也许同样的金元入主方式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赛中并不算大事,甚至人们还会为此津津乐道,但是在德国不行。而RB莱比锡也真的是有些冤枉,他们其实已经在费心的研究规则,也基本按照规则所列的行车道前行,绞尽脑汁之后也不过是偶尔压线,并未超车,反倒是包括德甲传统豪强在内的多支球队开始“围追堵截”RB莱比锡,德国足球一直在限制着金元足球的扎根发展,这维持了豪强球队的利益,也让中小俱乐部安于命运,突然杀出这么个“程咬金”,未来必然对冠军格局带来变化,也必定会有俱乐部付出降级的代价。
高举规则大旗的同时,谁又不是更多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发动球迷的舆论攻势在当今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时日,更是对RB莱比锡有不小打击。
德甲标志
虽然RB莱比锡钻了规则的空子,但应该还算合理,只是不太讨人喜欢的规避了规则条款,而德国足协宁愿自己吃亏,也并没有随意的修改规则,不做朝令夕改的事情,有规则就要遵守,也体现了德国人对于规则的尊重。不过能做到与时俱进,摸索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才是主要的,今天岿然不动的,明天就一定依然屹立不倒嘛?
完全沉溺在规则中,仅仅靠规则来保护和武装自己,抑或道貌岸然地维护既得利益,改一改也无妨,规则应该是用来为大家服务且促进发展的。我并不认为RB莱比锡就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但德国足球为了保持住世界一流水准,不应该停止任何尝试。
德甲五十加一什么意思?
德甲五十加一政策是欧洲五大联赛德甲50加一的一道风景德甲50加一,也是德甲一种特殊的经营发展模式德甲50加一,为德甲所独有德甲50加一,这个政策的制定和德国人稳健保守严谨的风格是一致的。“50+1”指在德国联赛中,球队的股份分成两个部分,较多的一部分在俱乐部手里,另一小部分则在俱乐部会员的手里(一般是指支付了年费的球迷),私人投资者和集团不能够持有俱乐部超过51%的股份。正是这样的规则,保证了德国职业俱乐部一直真正属于球迷,而要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球队,则不能超越自身实力进行无节制的投资。
德甲为什么没有外国资本
德甲没有外国资本的原因是,德国足球联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本土化的联赛,德国足协一直以来都把保护本土球员的利益作为重中之重,因此他们一直都把外国资本的参与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德国足协也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推动德甲联赛的发展,他们希望能够保持德甲联赛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希望外国资本的参与会破坏德甲联赛的平衡。因此,德甲一直以来都没有外国资本的参与,这也是德甲联赛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