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50+1”的是与非,存与废
- 2、德甲50+1到底是什么意思
- 3、德甲「50+1 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给德甲球队带来的影响?
- 4、你不知道的最牛青训俱乐部之德甲篇
- 5、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什么?
- 6、德甲五十加一什么意思?
“50+1”的是与非,存与废
德国足球“50+1”政策简而言之就是足球俱乐部通过拆分足球部门来组建股份公司德甲50十1,这样既保持会员制德甲50十1,又能用股权来融资。但“50+1”要求,会员必须保留超过51%德甲50十1的表决权,以防投资人对俱乐部事务德甲50十1的干涉,也就是老板说了不一定算,俱乐部拥有比投资方更多的表决权。但也有特例——“拜耳法案”,受益的是“拜耳厂队”勒沃库森和“大众厂队”沃尔夫斯堡,一家公司在1999年7月1日之前连续经营俱乐部超过20年,可以不受“50+1”政策限制。
作为乡村球队的霍芬海姆在大富豪霍普的资助下,花了近20年的时间,连升七级,从业余联赛跃入德甲,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在德甲的十余年间,霍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德甲中上游,这也离不开“大老板”霍普的“金元助攻”。
霍普对霍芬海姆俱乐部的贡献,可谓再造球队,给球队以新生。霍普在俱乐部会员们心中的地位无与伦比,不可替代。所以霍普决定几乎都收到了全体会员的一致支持。这也被非霍芬海姆球迷们诟病为违反了“50+1”政策。
“50+1”政策本意是限制了投资人行使在俱乐部内的权利,避免俱乐部成为投资人的“一言堂”及避免投资人的短视行为,使俱乐部可以长期以往的获得良性 健康 发展。德国球队因此很少由于投资人撤资而导致球队破产,德国球队在保证财政 健康 、保持维持稳定方面也是在世界足坛独树一帜的。
坚守传统,使德国球队有良好的运营环境及 健康 的财政状况德甲50十1;坚守传统,限制了“金元足球”在德国联赛“肆虐”,酋长们和金融寡头们对德国球队也兴味索然,德甲联赛也不会出现如曼城、大巴黎等完全依靠“金主”的土豪球队;坚守传统,使德甲球队在欧洲赛场的竞争力和购买力也远不如英超、西甲球队;本国优秀球员的“流失”也在所难免。坚守传统,使德甲依旧是德国人的德甲,而不是世界的德甲,有“闭关锁国”之嫌……
打破传统,随着资本力量涌入,可以提升德国球队在欧战的竞争力;打破传统,在球队实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使更多年轻球员尤其是本国年轻球员在大赛平台上得到锻炼,积累大赛经验。打破传统,德国球队可以真正融入世界足球全球化中。
如何在坚守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值得德国足球管理层深思。
德甲50+1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德国足协(DFB)章程和德国足球联赛联盟(DFL)章程中,都有令人津津乐道的“50+1”规则阐释,具体不多赘言,说一说他是怎么体现在俱乐部的日常运营中呢?
实际上大家普遍理解的“50+1”并不是指私人投资者或企业不能拥有职业球队50%或以上的股权,而是俱乐部必须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而且俱乐部在所有资产所有人中,在50%表决权之外,至少额外再拥有一个进一步的表决权比例,也就是大家理解的那1%,但并不仅仅是1%,它更像是一个宏观代名词,当然,它代表的是表决权,而并非资产比例。
只有两支球队例外,联赛联盟理事会决定: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母俱乐部“具有多数参与权”的要求才可有例外,即一家经济企业,在1999年1月1日前,已经连续不间断地成功运营了母俱乐部20年以上,主要针对的就是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这两个特殊的球队,被称作“Lex Leverkusen”。
显然单从这一点上,RB莱比锡并不具备例外的特权,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也是避免个人亦或商业企业从足球以外的角度掌控球队。
当RB莱比锡这支球队杀入德甲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很多支分布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同胞”球队,比如萨尔茨堡红牛、纽约红牛、巴西红牛、加纳红牛等等。现在更在盛传要出现一支中国的“胞弟”,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看一下上述球队的队徽样式,RB莱比锡则略有不同,这又是为了什么呢?也是一条规则,球队的队徽和球队名称必须是中性的,不允许出现赞助商的名称,所以,前身名称叫做SSV Markranstadt正在参加德国第五级别地区联赛的这家俱乐部,在2009年5月进行了重组,更名为RasenBallsport Leipzig E.V(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乍一听怎么也不像是足球俱乐部,但队徽中的缩写便是:RB。这一欲盖弥彰的做法也是让德国很多遵循传统的俱乐部和球迷所不齿的。
莱比锡主场
再一则舆论投名状,则是在于俱乐部球迷协会(俱乐部),球迷协会组织对于德国职业联赛球队的重要性不需多言,而RB莱比锡在升入徳乙联赛之后,成立了一个人数极少且会费极其高昂的球迷俱乐部(例如多特蒙德一年的会费是60欧元左右),从而也顺利掌控了上文所提到的表决权,而该组织的成员几乎全是球队赞助商的高管。费用之高,让人望而却步,即便申请,现球迷协会的现成员也完全可以拒绝。相当于赞助商完全掌控了球队。
来自于德国本土球迷的声音,认为这家俱乐部毫无底蕴,完全靠资本注入,短期内收取成绩上的高回报,无论在球迷基础,历史底蕴上无法与传统的德甲球队相抗衡。而资深足球记者看法相对客观,他们认为德国球迷非常忠实于他们的球队、他们的球衣和球队的历史,对球迷来讲,RB莱比锡的存在是对德国足球文化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那么好了,在德国这样同一片天空下,出现了多数人眼中的“异类”和对规则的挑战者,也许同样的金元入主方式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赛中并不算大事,甚至人们还会为此津津乐道,但是在德国不行。而RB莱比锡也真的是有些冤枉,他们其实已经在费心的研究规则,也基本按照规则所列的行车道前行,绞尽脑汁之后也不过是偶尔压线,并未超车,反倒是包括德甲传统豪强在内的多支球队开始“围追堵截”RB莱比锡,德国足球一直在限制着金元足球的扎根发展,这维持了豪强球队的利益,也让中小俱乐部安于命运,突然杀出这么个“程咬金”,未来必然对冠军格局带来变化,也必定会有俱乐部付出降级的代价。
高举规则大旗的同时,谁又不是更多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发动球迷的舆论攻势在当今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时日,更是对RB莱比锡有不小打击。
德甲标志
虽然RB莱比锡钻了规则的空子,但应该还算合理,只是不太讨人喜欢的规避了规则条款,而德国足协宁愿自己吃亏,也并没有随意的修改规则,不做朝令夕改的事情,有规则就要遵守,也体现了德国人对于规则的尊重。不过能做到与时俱进,摸索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才是主要的,今天岿然不动的,明天就一定依然屹立不倒嘛?
完全沉溺在规则中,仅仅靠规则来保护和武装自己,抑或道貌岸然地维护既得利益,改一改也无妨,规则应该是用来为大家服务且促进发展的。我并不认为RB莱比锡就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但德国足球为了保持住世界一流水准,不应该停止任何尝试。
德甲「50+1 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给德甲球队带来的影响?
德甲50+1下政策指的是俱乐部会员至少拥有50%的投票权,商业伙伴或者说是投资者最多只能拥有49%。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有一老板买下球队50%以上的股份,他的表决权也无法超过俱乐部。
50+1政策的条款限制了诸如阿布和曼苏尔这样的大金主,就算他们出巨资买下一支德甲球队,决策权也不在自己手里。例如买球星和选主席这些重大决策,依然有半数的表决权留在球迷手里。
该条款的设置,无疑是希望俱乐部能引入资金的同时,俱乐部也能良好的运转,球队的核心决策权依然能够牢牢掌握在会员手里。但是该条款的存在也会将各金主拒之门外。
老板花了巨资买了球队,每个转会期还烧钱买球星,到关键时刻发现自己说了也不算,违了球迷的意甚至有被弹劾下台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金主自然是对德甲望而却步。所以这些所来,阿布和一些中东土豪纷纷投资英超,甚至法甲。
50+1政策的优点:
50+1政策杜绝了球队花钱大手大脚,保证了俱乐部资金稳定,健康运营,还能保证本土球员健康成长,避免像英超一样涌入大量外援,压制着本土球员。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受制于该政策,德甲在当今的金元足球下,无法出巨资买球星或是留下球星,一直是他们的中转站或者说是前往英超和西甲的跳板。
你不知道的最牛青训俱乐部之德甲篇
德国足球历来有着良好的青训传统德甲50十1,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德甲坚持贯彻50+1政策(无论球队投资人拥有俱乐部多少股份德甲50十1,俱乐部必须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这就决定了德甲的俱乐部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投资者和俱乐部的会员们共同的做出决定),因此在德甲几乎不会出现像英超和西甲中的那些球队老板疯狂砸钱买球员的一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来为一线队提供新鲜血液也就成为了德甲球会的一个传统。尤其是在新世纪伊始,德国足协要求职业俱乐部完善青训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各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发展。本文将选择介绍德国足球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俱乐部的青训营来带领读者们一窥德国职业俱乐部的青训现状。
“老大哥”——拜仁慕尼黑
德甲最强的青训营之一。作为德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德甲班霸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顶级球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明星球员,而其中许多人在退役之后依然留在俱乐部工作,担任各级青年队的教练,球星做青训教练,也成为拜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而在球队历史上,拜仁一直都有重视青训的传统。1995年,在球队大佬鲁梅尼格与赫内斯的倡导下加强了球队的青训建设,当德国足球在世纪之交陷入低谷之时,俱乐部更是响应德国足协的号召,加大青训投入力度。时任拜仁青训总监的科恩直言不讳:“我们要建立最好的足球学校,最好的足球教育,就需要最好的教练,最好的球队环境,最好的训练环境,最好的基础设施”。自那时起,拜仁慕尼黑的青训学院都有大约至少150名以上的年轻球员在接受训练。
拜仁青训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各级梯队技战术的高度统一。经过世纪之交的那场改革,德国足球不仅确立了全新的青训体系,同时也进行了技战术风格的转变,传统的英式高举高打已经在德国足坛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以地面配合为主的现代传控打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门将的培养上,在拜仁青训营,门将被要求尽量用脚控球,从而提高技术能力和信心。拜仁青训学院希望他们培养出来的,是能力素质全面的球员。在保证日常训练的同时,俱乐部会给青少年队员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比赛机会,包括对内同年龄段的对抗赛和各种对外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在拜仁青训学员,U10年龄段以下的梯队采用七人制小组进行比赛练习,当球员进入U12梯队时,才会开始进行11对11的大场比赛。
凭借着持续不断的巨大投入和高度统一的指导思想,施魏因斯泰格、克罗斯、托马斯-穆勒等一批又一批本土青年才俊涌现出来并持续向一线队输送新鲜血液,保证了拜仁在德国乃至全欧洲范围内的强劲竞争力。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施魏因斯泰格、托尼-克罗斯、托马斯-穆勒、胡梅尔斯
“技术控”——多特蒙德
作为近年来唯一能在国内与拜仁掰一掰手腕的俱乐部,绰号“大黄蜂”的多特蒙德时隔十年后的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其强大的自身造血功能。虽然身为德国足坛的传统豪门,但与财大气粗的拜仁不同,2005年之后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多特蒙德一直是精打细算的代表,转会市场上极少见其一掷千金。但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俱乐部从不吝惜在青训方面的投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挥金如土”,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俱乐部花费100万欧元购置了一套名为Footbonaut的设备。这是一个长宽都为20米的方形铁笼,高6米,每一侧都有两个方块随时可能弹出皮球,力量和高度随机,笼壁上一共有72个目标方块,当其中一个亮起时,球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球送入目标,然后准备下一次挑战。
除此之外,俱乐部还在训练营的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俱乐部原先的青训大楼曾为一线队和梯队共用,2011年一线队专用的训练楼完工落成,从此青训梯队也有了专属自己的青训空间,不同的梯队都有独自的更衣室。而且还为按照德国足协规定所建的三块青年队标准训练场安装草皮供暖系统,即使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也不影响使用。
另外,在青训球员选拔方面,他们会在多特蒙德所处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挑选U15以下年龄段的球员,而到了U16以上年龄段,俱乐部的选材范围将扩张至全德国甚至全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在球员满12岁之前,教练们会鼓励他们尝试各个位置,这与拜仁青训学院培养能力素质全面的球员的培养目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向青训高投入的背景下,沙欣、施梅尔策、罗伊斯......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被打上了made in Dortmund的标签,当然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2014年世界杯决赛上为德国队打入绝杀进球的马里奥·格策。而本赛季,京特尔等更加年轻的球员也已经在一线队中崭露头角,使人们对大黄蜂在未来继续向拜仁的霸权发起挑战充满了期待。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格策、施梅尔策、格罗斯克罗伊茨
勤奋的“矿工”——沙尔克04
球队所在地盖尔森基兴因为曾是欧洲采煤中心,所以球队 绰号 “矿工”,与多特蒙德同处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作为德国足球的一支劲旅,沙尔克04的联赛排名始终保持在德甲前列,并在欧冠联赛中屡有上佳表现,靠的就是球队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这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2014年世界杯上凭借着超大范围的跑动和自带后卫属性的拦截而一战成名的现役德国国门诺伊尔。
沙尔克俱乐部青训学院于成立于1998年,从整体上来看,在青训学院受训的球员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9岁到15岁的少年球员,一块是16到23岁的青少年球员。沙尔克青训有自己独创的一套培养体系,针对9到11岁球员的训练计划主要偏向于基础的技术训练;而当他们晋级到U12~U15年龄段的少年队的话,他们将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技术训练;直到一名球员进入到U17青年队,他才开始系统学习比赛中的战术。
除了独创的培养体系,沙尔克青训营的另外一大特色便是他们愿意给年轻球员在一线队的表现机会。与大多数球队习惯于从外部签约已成名或者有经验的球员不同,当一线队阵容出现空缺时,沙尔克04俱乐部往往会最先考虑从自己的青训梯队中提拔年轻球员,即便后者升入一线队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此外,青训学院的U19等梯队的训练时间会和一线队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并且当一线队去踢德甲或者欧冠的客场比赛时,俱乐部会带上其中一只梯队一同前往,并为其寻找对手踢友谊赛,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让年轻球员更多感受正式比赛的气氛,开阔视野并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甲近年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欧洲俱乐部赛事中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除了老大哥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的带动,更离不开像沙尔克04这样的第二梯队球队的优异表现让德甲在欧冠和欧联杯中形成集团优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靠的便是各支球队在青训方面的优异成果。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梅策尔德、诺伊尔、京多安、厄齐尔、赫韦德斯、德拉克斯勒、萨内
“青年近卫军”——斯图加特
虽然上赛季从德甲不幸降级,但是这支位于德国西南部 巴登-符腾堡州 的球队历来是德国足坛的一股“清流”。几十年来斯图加特俱乐部一直以其青训学院闻名于世。其最大特点便是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批年轻球员集体崛起。该队最近的一次巅峰是2006年,以戈麦斯、赫迪拉为首的青年近卫军力压竞争对手不莱梅和拜仁等队,夺取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三个联赛冠军。
斯图加特俱乐部青训中心紧靠斯图加特队主场梅赛德斯-奔驰竞技场,俱乐部用这样一种方式向青年队员们宣告:近在咫尺的奔驰竞技场,就是你们的奋斗目标。斯图加特青训学院拥有从U11到U19各年龄段的梯队。斯图加特青训营的一大特色便是在保证足球训练的同时重视青训球员的文化教育。俱乐部青训主管奥拓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在这里训练的孩子只有好的运动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要在德智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文化课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他们日后发展打基础,毕竟他们中真正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仍是少数。
目前正在德乙奋战的斯图加特始终未改初心,继续对青训工作保持稳定投入,相信不久之后的将来,德甲乃至欧洲赛场上,将再次刮起属于这支“青年近卫军”的青春旋风。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赫迪拉、希尔德布兰、马里奥-戈麦斯、吕迪格、基米希、希策尔斯佩格
“门丁兴旺”——门兴格拉德巴赫
除了上述四支传统劲旅级别的俱乐部青训营,德国足球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门兴格拉德巴赫。在德甲50多年的历史中,如果说拜仁慕尼黑是德国足球霸主,那么能够在拜仁漫长的统治期间建立霸业的就只有70年代的那支门兴格拉德巴赫了德甲50十1!海因克斯、福格茨、马特乌斯、埃芬博格、代斯勒......这一个个在德国足坛乃至世界足坛响当当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门兴制造德甲50十1!虽然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该队战绩不是很辉煌,甚至一度徘徊于甲级和乙级联赛之间;但随着近年来全德国对青训的不断重视,历来有培养新人传统的门兴格拉德巴赫也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球队在联赛中名列前茅,并屡屡杀入欧洲冠军联赛的正赛。
门兴的俱乐部经理曾经说过,“我们俱乐部的基础就是青训”,相比其它球队动辄花费数百万乃至上千万欧元购买已成名球员,门兴更愿意把钱花在青训上。此外,在当今国际足坛各种“小妖”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门兴俱乐部却很有耐心,俱乐部经理曾经表示:我们不能跟风让少年们太早挑大梁。因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发育都不完备,过早把他们派上职业联赛赛场,会让他们承受过大的双方面压力,这样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过早结束。
当然,在普遍急功近利的当今足坛,很多十七八岁的门兴少年球员因为急于在一线队获得出场机会从而寻求转会到其它球队,这也是为什么在球迷们的印象中门兴很少出球星的原因。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多特蒙德旗帜性人物罗伊斯便是出自门兴格拉德巴赫青训营,而如今巴萨的主力门将特尔施特根也是根正苗红的门兴青训出品,四岁就加入了门兴少年队。
诚然,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培养方式周期长,见效慢,而且使俱乐部错失了把自家球员卖一个好价钱的机会,但俱乐部依然坚定地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替一名球员的职业生命考虑,正式这种人本主义的经营原则,帮助俱乐部在德国足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他们目前的成绩证明了俱乐部的发展方针是正确的!
球队本土青训代表人物:罗伊斯、扬森、霍尔特比、特尔施特根、代斯勒
结语: 纵观以上五家德国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对高科技的依赖、对体系的坚持、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个人的重视是其最大特点。窥一斑可见全貌,上升到整个德国的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甚至是草根足球层面,在开展青少年足球培训活动时想必也是以上述几个要素为根本。德国足球之所以有今天全面开花般的成就,青训起到了核心作用。强大如德国足球,尚需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改革方可回到巅峰,而作为足球“小学生”的我们,要付出和经历的只会更多。
回顾我们过去十几年的足球历程,貌似欧洲足球强国的教练被我们请了个遍,今天学荷兰,明天学西班牙,后天学....可最终结果呢德甲50十1?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德国足球的相关信息,并不是要盲目地证明德国足球有多么多么强大然后号召大家一股脑学习德国足球的一切,写这么多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热爱中国足球并希望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能够从中看到一种思路,一种借鉴意义,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背景、民族性格都有着万千差异,一味照搬别国经验毫无意义。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东施效颦”的闹剧,真心呼吁我们的足球从业者在开展工作之前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足球运动,到底需要什么?“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这或许应该是中国足球送给自己的座右铭。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甲德甲50十1的水平其实很高德甲50十1,只是在五大联赛的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也经常能够排进前三。德甲联赛的商业气氛没有那么浓厚,关注度比较低,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俱乐部也就只有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勒沃库森等少数那么几家。之所以受到的关注少,给人留下了水平比较一般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德国足球的风格是讲究实用,比赛的观赏性不足,没有英超的激烈对抗,也有没西甲的华丽足球,比赛的观赏性不够高,媒体也不够发达,所以关注度就有些不足。而且德甲实行了50+1的政策,这阻碍了资本的进入,德甲的球队非常注重球队的收支平衡,球队的薪资结构比较合理,但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球星的流失。很多英超西甲的球星都是从德甲挖走的,球星的流失就必然导致联赛的关注度下降。甚至会导致一些球队的成绩迅速下滑,所以德甲才给人留下了水平不高的印象。
德甲其实算是五大联赛里联赛发展比较健康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资本侵蚀的联赛。德甲的球队一般都比较重视青训,梯队的建设比较完善,很多年轻的球员都是在德甲成名之后,才被其德甲50十1他联赛的球队挖走的。
球员被挖走对于德甲的球队来说是有很大伤害的,虽然可以给球队带来不错的转会费,但是也降低了球队的实力。很多球队在流失了优秀的年轻球员后变得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了球队在欧洲赛场的发挥。比如多特蒙德,球队连续几年都被挖走一些年轻人。
还有一个阻碍德甲发展的问题,就是拜仁的一家独大,一个联赛如果只有一家俱乐部强大,是无法提高联赛的水平的。拜仁固然强大,但是他的强大是通过挖角其他德甲球队而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德甲的水平。
德甲五十加一什么意思?
德甲五十加一政策是欧洲五大联赛的一道风景德甲50十1,也是德甲一种特殊的经营发展模式,为德甲所独有,这个政策的制定和德国人稳健保守严谨的风格是一致的。“50+1”指在德国联赛中,球队的股份分成两个部分,较多的一部分在俱乐部手里,另一小部分则在俱乐部会员的手里(一般是指支付德甲50十1了年费的球迷),私人投资者和集团不能够持有俱乐部超过51%的股份。正是这样的规则,保证了德国职业俱乐部一直真正属于球迷,而要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球队,则不能超越自身实力进行无节制的投资。
发表评论